第3章 清明(1 / 2)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看着窗外细雨纷飞,毛雨随风飘荡,张伟终于体会到了杜牧写这首诗的场景,可能就是如此,不过,一定不是在现在的大客车上作的,最多是有个小毛驴骑就不错了。古代人穷啊,开不起汽车……古韵又在心里糊。

清明,是中国的一个传统民俗节日,这一点张伟是知道的,更有一个是:清明也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中的一个节气。民俗是因为在这个时候在清明这一天是给家中以故亲人扫墓添坟的。归为节气之一是因为清明节是在春分后十五天,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所以,“清明”本为节气名,后来加了寒食禁火及扫墓的习俗才形成清明节。

这也就是中国清明节的由来。外国人过不过清明,我就不知道了。

在清明的前一天,张伟就收拾好了东西,和老爸老妈踏上了回老家的路,从省城到县城,从县城到镇上,一路走来,时间也已经折腾了大半天了,眼见着小雨如毛往下飘,天也跟着逐渐的黯淡了下来了。

进入县城以后,县城周围大山一座挨着一座,山野连绵,这才是真正的进入了山区啊,从镇上到村里,还有好几里的山路,还好老爸前几天往村里打电话联系了家里的一位勉强还算是未出五代的亲人。老爸说是要喊小叔,张伟自然得叫爷爷了,这些年,自从爷爷去世后,老家的房子也都是交给张伟这个没什么印象的爷爷打理着。

到了下午三点多钟的时候,汽车才晃晃悠悠的进了镇上的车站,说是车站,其实也就是一个大院子,在门口竖了块牌子,上面写着“童山镇车站”几个大字,车站里面停了几辆发往附近几个镇上的车,车站里连个售票的也没有,更不要说什么候车室了。

老爸刚下车就听到那边有人叫他的小名,不用说,接他的人来了。

在张伟的思想里,这个农村的爷爷怎么应该胡子花白,一手提着烟杆,一边捋着白胡子还在不断咳的老人吧。

可张伟的这个爷爷并不算老,看起来也就是五六十岁,身板很高高大大,一张很方正的紫黑脸孔,说话的声音很响亮,笑起来也很爽朗。一见到张伟就捏捏他的脸,说这城里人就是不一样,脸蛋白嫩嫩的给娘们的一般。老爸见到了这个小叔,笑声之中也开朗了不少。

后来才听说这小叔和他一个年龄大,只是辈分高,所以才叫叔,两人关系也极好,用那啥话的意思就是一起上山捉过鸟,下水网过鱼同时干革命的关系。那个关系好啊,是刚刚的。

几个人花上二十块钱,雇了个摩迪车,向村里送去,这是阴雨天,如果在平时,最多八块钱。摩迪就是摩托三轮上有个棚子,周围还围上了凡布顶篷,这样能在刮风下雨的时候不遭罪。

老爸和这个年轻爷爷坐在外面聊着小时候的乐事,说到开心的地方还能哈哈的大笑几声,老妈也不时的插上几句,仿佛岁月倒流,大家又回到了从前一般。回忆的时光总是美好的,张伟在心里默默的念叨着,心里又想到了在天庭做神仙的时光,虽然只是个不入流的小土地,可咱是蟠桃的土地不是?

这个时候天已经暗了下来,摩迪顺山道也不敢跑快,只有一点一点的向里挪腾。路也只是三四米宽的碎石山路,靠近山边开出来的,周围没有护栏,一不小心,就能开进山沟里去。天气暗淡,加上细雨,只能看见周围的山上模糊一片,看的不太真切。张伟看的怔怔出神,神思也不知道游荡到那里去了。

思绪正在满山头的乱转的时候,感觉肩膀上一震,原来老妈在拍自己,问自己冷不冷,给自己拎了件外套披在了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