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1 / 2)

进了十二月后,柏林的天便黑得很早。不过四点多,圆润昏黄的夕阳便缓缓地西沉,在柏林繁密茂盛的森林海洋中,漫天绚丽五彩的云霞逐渐消逝,最终只剩下零星的一点余光,懒懒地照亮天际。

2019年的最后一天,与往年毫无差异的是,柏爱依旧为庆祝新年的到来,举行了一年一次的柏林爱乐新年音乐会。仍旧是在柏林爱乐音乐厅,也仍旧是这支世界顶级的交响乐团。

从音乐厅两侧的大门里,欢笑交谈着的观众们走进场内,寻找自己的位置、等待这场演出的开始。而在这其中,有世界一流的音乐家、有水准极高的乐评家、有严阵以待的记者们,更多的还是来自全球各地的古典爱好者们。

在这座后现代主义风格的音乐厅中,灯光洒亮,金碧辉煌,与柏爱金属般的音色相衬的,是这座建筑包豪斯式的建筑风格。柏林爱乐音乐厅用了最一流的音响设计,保证每一个观众在任何一个位置,都能听到最完美无瑕的音乐。

当柏爱在这个音乐厅中演出时,那轰然震动、互相共鸣的感受,是最让人难以忘怀的。

戚暮上辈子并没有听过现场的柏爱新年音乐会。要知道,如果是在他进入维交之前,那他可没有这么多闲钱和非打工的时间,专门来柏林听新年音乐会;而如果是在他进入维交以后,那更是每年都随着维交全球各地的演出,更是没有一点机会了。

去年的那一次新年音乐会,是戚暮听过的第一次现场,而今天则是第二次。

柏爱的音乐厅是环绕式舞台,从舞台向四周看去,都有观众可以入座的位置。而戚暮则大大方方地坐在了指挥台前面的第三排左侧,从这个角度最可以欣赏到美妙动人的琴声,与交响乐团产生共鸣。

戚暮很落落大方,一点都没有担心自己被认出来的情况。因为他知道,在这样的场合下,再怎样热心的乐迷也只会打个招呼,最多要一份签名过后,并不会做太多兴奋的事情。

和戚暮想的一样,在音乐会开场前,他与一些乐迷和音乐家聊了一会儿,不过多久,这场新年音乐会就开始了。先入场的仍旧是打击乐器组的成员们,定音鼓手、小军鼓手依次进场,然后才到了铜管乐器组、木管乐器组和弦乐器组。

当柏爱的成员们笑着从舞台两侧走上来的时候,全场便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而等到克多里在舞台上出现的那一瞬间,场下的鼓掌声更是热烈了几分,连戚暮也轻笑着抬首看向克多里,为其鼓掌。

恰巧克多里一个抬首也看见了戚暮,于是他笑着与戚暮点了点头,两人就这么对视了两秒,顺带着忽视了某个特意在后台整理了衣着、昂首阔步地走上舞台的男人。

闵琛:“……”

当戚暮好不容易想起来闵琛的存在时,他讶异地看着男人一脸别扭的神情——是的,相处两年多了,就算这个男人还是那副面无表情的样子,戚暮都能敏锐地发现这个家伙的心声。

戚暮:“……?”

所以说,又是怎么了?!

没·什·么!

……

短暂的目光交流后,戚暮哭笑不得地转移了视线。而此时此刻,闵琛也和克多里一起,带领整个柏爱向台下观众鞠躬致谢。再过一分钟,当闵琛手中的指挥棒猛然落下,霎时间,激昂壮阔的乐声便充斥了全场。

柏爱今年新年音乐会的第一首曲子,是瓦格纳的歌剧《唐怀瑟序曲》的序曲。全曲一开场,便是管乐团的齐声奏鸣,那声音雄伟巍峨,仿若是高山矗立,颇有宽广辽阔的气量。

这首序曲的第一乐章是一段庄严的行板,先是管乐器的高声开场,接着便是中提琴的低声插入。一首悠长唯美的旋律夹杂着凌厉间断的气势,将一座维纳斯堡的外形渐渐勾勒出来,最终为整首歌剧铺展开一副绵长画卷。

当这首曲子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小提琴的华彩独奏便成了全场最为瞩目的表演。

坐在柏爱第一小提琴组前的,是一个浅褐色头发的年轻男人,他神情柔和、举止清雅地拉奏着小提琴,无数曼妙动人的音符便在他的琴弓之下缓缓流出,与乐团一起合奏出明亮艳丽的颜色。

克多里,可以说是当今世界上最传奇的小提琴家之一。在三年前,这个“最”甚至从来都是独一无二的,自从戚暮横空出世后,在终于有了个“之一”的说法。

但是无论戚暮比克多里年轻多少、成为维爱的首席比他快多少,所有人都无法忽视,这位年轻清秀的小提琴家,真的十分出色,年纪轻轻便成为了站立在小提琴界最巅峰的几个人之一。

克多里21岁从慕尼黑音乐学院毕业后,便直接加入了柏林爱乐乐团,成为副首席。自那以后,三年内,他便接替了退休的老首席的位置,成为这个“天下第一团”的小提琴首席。

克多里师从卡尔教授,作为学院派的代表人物,卡尔教授的教学方式十分具有古典主义的做派,因此在他的带领下,克多里的琴声唯美端庄、大气优美,能够极好地驾驭住柏爱恢宏壮阔的气势,也能与闵琛非常不错地合作。

就连德国最挑剔的乐评大师卡兹曼先生,都这样评价过克多里的小提琴:“如果说上帝为小提琴树立了一把标尺,那么在如今这个年代,这把标尺无疑就是克多里·斯劳特了。他的琴声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馈赠,你可以在他的风格中找到优雅,也可以在他的旋律中找到唯美,甚至可以在他演奏出的每一个不同的音符中,找到出属于小提琴的最正统的颜色。是的,正统,这是对克多里·斯劳特最中肯的赞美,也是最中和柔美的评价。”

在戚暮和克多里的合奏会结束后,法国的乐评大师里昂特先生也曾经这样比较过他们两个人的琴声:“如果说戚暮的小提琴是肆意昂扬的,那么克多里的小提琴则有些偏于温婉沉静了。前者的琴声是锋利出鞘的剑刃,凌厉傲然;那么后者的琴声便是圆润中衡的盾牌,平和宁静。真期待这两个人一起与柏爱、维爱合作时候的场景,那一定是世界上最美丽的风景!”

……

诸如此类的评价,层出不穷。甚至言辞犀利的格拉特大师更是直言不讳的表示,与克多里相比,他认为戚暮的琴声更适合同样风格锋利饱满的柏爱。或许与维爱的合作,并不能将戚暮的风格体现全部。

对于这些将自己与柏爱拉在一起的评价,戚暮并不是非常在意。

曾经闵琛和戚暮一起翻看杂志的时候,正好两人看到了格拉特大师在某次采访中,又随意地提到了类似的观点。于是,戚暮便以开玩笑的口吻询问闵琛,外界都这么说了,你不会对克多里的位置产生动摇吧?

闵琛当时是怎么回答的呢?

他垂了眸子看着自家的爱人,语气平静地反问:“为了我个人,让你来代替克多里?”

即使这样的假设让戚暮也颇感不适,但是毕竟为了得到对方的反应,所以他说道:“虽然我从来没有这个意思,我也认为克多里非常适合柏爱、也有成功引导柏爱的能力。但是……你可以说说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闵琛薄唇微勾,他直接将那本杂志阖上、放在了玻璃茶几上,再也没有看它一眼,然后淡定从容地回答道:“柏爱永远奉行‘不死不辞不换’。只要不与乐团最根本的基础产生偏差,我们永远不会主动换人。这是柏爱坚持了上百年的原则,在我离开这支乐团前,这条原则也永远不会发生变化。”

闻言,戚暮稍稍怔了一瞬,接着他情不自禁地伸手抚上了闵琛流畅优美的脸线。摩挲着对方棱角分明的骨骼,戚暮淡笑着勾唇,笑道:“我刚成为维也纳交响乐团的副首席的时候,克多里就也成为了柏爱的副首席。从那个时候起,我每次听柏爱的音乐会,除了关注你,也关注到了他。”

闵琛伸手覆住了青年的手指,听他继续说道:“克多里的琴声,带着一种天生的优雅与贵气。卡兹曼大师说的不错,克多里的风格正统完美,用‘上帝的标尺’来形容,真是最好不过。你很幸运,拥有这么一位首席。”

听着青年发自内心的评价,闵琛轻轻颔首,道:“我也很幸运,拥有这么一位知心体贴的爱人。”

第二百六十一章

雄伟轰然的音乐声,在安静的大厅中久久回荡。

自一首《唐怀瑟序曲》结束后,是巴赫的《布兰登堡协奏曲》、德沃夏克的《幽默曲》……

一首又一首优美动人的曲子在宽敞的音乐厅中荡漾,有时舒缓柔情,有时又震撼刚劲,这支交响乐团宛若是站在时代巨人肩膀上的勇士,真正地扼住了在场所有观众的命脉。

他们用纯净质厚的音色俘虏了全场每一个听众,他们用跌宕起伏的琴声把握住了所有人的心跳声。就连戚暮都在听到那一首舒伯特的《魔王》时,忍不住地屏住呼吸,随着音乐的诡异神秘而抿紧了双唇。

在中场休息的时候,坐在戚暮身旁的德国著名大提琴家德拉法先生与他笑着交谈着。在谈话过程中,这位年迈的大提琴大师如此感慨道:“柏爱的声音真是一年比一年更加浑厚沉重啊,大概也只有奥斯顿·柏特莱姆,才能指挥出这样钢铁一般的音色吧!”

是的,在伟大的指挥大师手中,所有的乐器都成了他画板上的调料。

忧郁沉闷的大提琴是蓝色,激情高昂的小提琴是红色;铿锵有力的长号是金色,紧实敦厚的定音鼓是灰色……卓越的指挥大师可以将这些乐器的声音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绘制出一副夺目绚烂的画卷。

在这幅画上,你可以看到美妙的旋律、见到亮丽的音符,甚至就是那充沛丰富的感情,都能超越画作的界限,徜徉在每一位听众的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