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三)(1 / 2)

贵妃裙下臣 山间人 2474 字 22天前

“后来呢?父亲是不是很快就松口了?”丽质回想着脑中已经十分模糊的裴琰的模样, 几乎能想象他脸上露出与裴济有七八分相似的克制表情。

虽还未到晌午,李太后却有些累了。她不愿停下,想将一切都道出,仍强撑着精神, 微笑摇头:“他呀, 倔脾气, 若不是我步步紧逼, 恐怕, 他当真不会娶我。”

丽质取了块湿润温热的巾帕,替她轻轻擦拭脸颊, 减轻冬日的干燥,听她继续说话。

……

昭成八年,秋末。

还有半月, 裴琰就要随裴绍离开长安, 重返河东。随着时间临近,每日送到府上邀他前去赴宴的各式帖子越来越多,人人都想趁着最后的机会,请他这个前途无量的大功臣做一做座上客。

前几日,他还会挑选几个重要些的前去,到如今,已是不管不顾, 统统拒了。

没别的原因,只是他每次前去, 都会遇上寿昌公主。

那日的庆功宴上,她只留下那句话, 便径自走了, 似乎根本没要等他的回应。可那一句“不怕苦”, 却着实令他心软又心动,每到夜深人静时,便时常能回忆起她当时神采奕奕、斩钉截铁的模样。

他怎会不想娶她?高高在上的公主,哪个年轻儿郎不爱?可他不能。

理智之下,唯有压制自己的渴望。

几次宴席上,她都未再主动接近,可只是远远看着,就已令他心神不定,无奈之下,只好远离。

他年纪小,军中事务大多还不需他来决断,这些日子在长安,也多是闲在府中,无奈之下,便时常到城郊的校场上骑马射箭。

这一日午后,他照例一人骑马出去,才行到宽敞的丹凤门大街上,便被两个宫人请到停在路边的一辆马车边。

马车格外宽敞富丽,一看便是宫中最常见的形制,守候在两边的众人,显然也都是从宫廷中出来的。

此情此景,令他不由得越加肃起脸。

“裴琰。”车里传来华庄干脆利落的声音,紧接着,便见她从车上下来,走到他面前。

“殿下。”裴琰垂头,恭敬行礼,身边的侍从们自觉地退出几步,给二人留出说话的空间。

“我已给了你这么久的时间想清楚,那日我问你的话,你想好了吗?要不要娶我?”华庄努力挺直脊背,装作落落大方、直截了当的模样,实则心里也紧张得打鼓。

“殿下?”裴琰不由失笑,想不到这些时日,她未主动来寻他,竟是因为要给他时间想清楚改变主意,“那日,臣已将话说得清楚,不愿让公主吃苦。”

华庄上下打量他,连连摇头:“你这人说出的话,当真是自相矛盾极了。你让我顺着自己的心意,我的心意,就是、就是——你不明白吗?”她脸红了红,又装作毫不忌讳,“还是你就是骗我的,只是想看着我以后嫁给我不喜欢的人,你心里便高兴了?”

“殿下,”裴琰眼底闪过无奈与不忍,似乎有那么一瞬间就想直接带着她入宫,向天子求娶,可话到嘴边,却又变了,“臣并非玩笑,大魏的驸马都尉,多是闲散富家子弟,在长安任闲职,才能常伴公主左右。臣却远离长安,在河东就职,无法留在长安安享富贵。”

“去便去,你若是想那等想借着驸马都尉的身份便从此贪图享乐的人,我才不愿意嫁给你。”

裴琰认真地望着她,胸口的那点心动更浓烈了:“即便到了太原,我也会有大半的时候不在府中,甚至可能长久待在边疆,而非太原。边地苦寒,比太原都远远不如,更不必提长安,殿下——”

“好了,你说这样多,无非是认为我是个出嫁后,不愿与夫婿同甘共苦的人。可大魏这样大,每一寸土地都是我李家的,我在长安住得,在太原、在边城就住不得了吗?到时,你若驻守边城,我便在边城建一座宅院,小一些也无妨,时常去看你,若我觉得无趣,便回太原,与你亲族中的姊妹们在一处,若我想父亲和母亲了,也可自己回长安来。不过是少吃些珍馐,少几件华服的日子,我为何受不得?”她也用尽自己的耐心,将这些日子里仔细想过的事同他说清楚,不教他以为她只是一时冲动。

“还是,你心里已经中意别的娘子了,所以才不愿娶我?”

裴琰怔怔望着她,慢慢摇头,苦笑不已:“怎么会?臣这些年一直在河东,哪里会中意别的娘子……”

他身边除了太原宗族中的姊妹,根本没有别的同龄女子,这些年里,他唯一能清晰地记起的小娘子,便只有公主一人,从八岁的小女娃,到如今的少女,分明一年里才只能远远见上一两面,却每每都深刻地留在他心底。

这一切,是他没料到的。

华庄听了他的话,略微放心,最终鼓起勇气,正色道:“既然如此,我最后问你一次:裴琰,你是愿意看着我以后嫁给我不喜欢的别人,还是愿意自己娶我,以后亲自护着我?”

空气里一片沉寂,华庄紧张地无以复加。

十六岁的女郎,几乎是赌上了身为公主的所有尊严,将自己最后的底线袒露在他面前。

这样的真挚与直接,谁能抵挡得住?

沉默半晌,裴琰面目松动,温柔地注视着她,轻声道:“只盼公主能给臣一个机会。”

少女亮晶晶的眉眼慢慢舒展开来,露出灿烂生动的笑容:“好,我允了。”

……

“看来,这一切,还多亏母亲的执着与果决,否则,恐怕要错失一桩好姻缘了。”丽质含笑听着,心里觉得十分温馨。

“是啊,多亏我那时不怕丢面子。他这人,一旦认定,便不会再改变,那日下决心要娶我后,哪怕再受阻挠,也没动摇过。”李太后捏着她的手轻轻拍两下,“所以,后来我见到三郎带着你走,便知道,他心里是认定你了,轻易不会改变的。”

丽质也恍惚想起当初从大明宫离开时的情形,一眨眼,她已年过四十,与裴济相携着走过了二十多个年头,两个孩子也已成年,各自成婚了。

这时,舒娘含笑的声音从外间传来:“陛下来了。”

裴济脱下身上的氅衣交给宫人,大步入内,笑道:“说什么呢?我怎么隐约听见是与我有关?”

丽质起身替他拂去沾在眉梢的雪花,拉他一同坐在李太后身边,道:“母亲在同我说和父亲的事呢,方才正说到你和父亲极像,你便来了。”

裴济望着母亲憔悴无力的样子,尽力掩住心酸,轻松道:“那是自然,一门父子,哪有不像的道理?”

他说着,就想先问问李太后今早的情况。

这几日,他已和丽质两个搬到李太后的宫中,除了白日的朝会,他几乎都留在这儿,以便近身照顾。

可好像无论如何,都阻挡不了母亲的日渐孱弱。

丽质伸手杵了杵他,示意他不必多说,只听着李太后说话就好。

他遂住口,耐心听母亲回忆与父亲的过往。

后来的事,一如所料。

年轻的寿昌公主按捺不住心底的欢喜,一回宫中,便迫不及待将自己的心意告诉父母,自然遭到父亲的大力反对——他宠爱的女儿,哪里能嫁给一个边关将军?即便出身世家,前途无量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