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2 / 2)

谨言 来自远方 2481 字 14天前

五月初,华夏与苏俄的谈判正式开始。

华夏代表提出的条件并不“苛刻”,比起德国,华夏人只对土地提出了要求。以叶尼塞河为界,北至中西伯利亚高原,南至西萨彦岭,以东全部归属华夏。作为补偿,华夏将以适当的价格,从苏俄政府手中购买西伯利亚大铁路横穿中西伯利亚及东西伯利亚路段。

比起德国人一毛不拔,华夏人至少还肯给钱。

经过讨价还价,俄国人保留了中西伯利亚高原及上扬克斯山脉部分地区,将华夏购买铁路的价格提高了两成。除此之外,华夏人再不肯做丝毫让步。

“不同意,就继续打。”

苏俄与同盟国签订条约,彻底“背叛”了协约国,华夏发动进攻再无任何压力。

与此同时,几股反对布尔什维克的势力结成联合,正预谋对彼得堡和莫斯科等地发动进攻。他们也得到了部分协约国成员的支持。

迫于多方压力,俄国人无奈答应了华夏提出的条件,在展长青拟定的条约上签了字。自此,约四百九十万平方公里的广阔领土,划入华夏版图。

由于条约在乌兰乌德签订,也被后世称为《乌兰乌德条约》。

从三月到四月,苏俄接连签订了布列斯特合约与乌兰乌德条约,直接损失的领土就达到六百多万,其中还不包括趁机脱离俄国,自立的中亚和西亚国家。

在德国战败后,苏俄宣布废除《布列斯特合约》,同时宣称《乌兰乌德条约》是不平等条约,俄国不予以承认。但在巴黎和会上,华夏代表以放弃部分“欧洲利益”为代价,与英法等国达成了交易,英法等国正式承认华夏在西伯利亚的“固有权益”。

更让俄国人挠头的是,华夏政府不只与苏俄签订了条约,还与在西西伯利亚建立“反动政权”的沙皇后裔签订密约,与白军的领导者高尔察克也达成了协议,无论哪一方最后掌控俄国政权,俄国人,都别想赖账。

第二百三十五章

民国九年,公历1918年5月23日,一艘美国客轮开进华夏上海港。

乘客中,百分之八十以上是东方面孔,其中有完成学业的留学生,也有归国华侨,另有远赴美洲的生意人。余下的大多数是到华夏来“淘金”的美国人和墨西哥人。

船长是生活在美国的苏格兰人后裔,留着两撇漂亮的胡子,受雇于约翰创办的船运公司,和他手下一百多名船员共同为约翰船运公司服务。

像他一样的人还有许多,约翰不只购买了五艘货轮,还雇佣了不少外籍船只,这些货轮的船主大多拿钱办事,报酬适当,他们会尽职尽责的将货物运送到目的港。借助身份和国籍的便利,还可免去不少的麻烦。华夏商船可能会受到的刁难,这些船主总能想办法避免。

百年积弱,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只有华夏向全世界亮出拳头,这种不公平才会彻底改变。

每次抵达华夏,船长和船员们的心情都会很好,这代表着他们又有大把的钞票可拿。今天,船员们的好心情却打了个折扣。本次航行期间,有一半的船员生了病,他们感到头痛,发起高烧,浑身都没有力气。一些乘客也被传染,当船抵达上海时,已经有四名乘客和两名船员死去。

他们并不是第一艘遇到这种情况的货轮,四月初开始,从美洲和欧洲大陆开来的货船和客轮,十艘里至少有两艘会出现相同症状的患者,幸运的会活着从船上下来接受治疗,不幸的,在航行期间便停止了呼吸。

华夏国内也陆续出现了相同症状的患者,起初并没多少人在意,只当是受了风寒,喝碗姜汤,发一发汗就好了。严重些的,到大夫那里开副药喝过也就罢了。却没想到,随着时间推移,染上类似病症的人越来越多,先是上海,然后是青岛和大连,多是重要繁忙的港口城市。

当时国内还没有“流感”这个概念,一些病患高发区传出了“瘟疫”的流言。经历过民初的“鼠疫之患”,联系当下,很多人都脸色发白。

幸亏患者大部分好转,也极少有人死亡,否则,一场混乱在所难免。

北六省也出现相同的病例,但其最初症状和普通感冒并无太大区别,就医之后很快便能痊愈。

最初,李谨言并没将其与一战末期的西班牙大流感联系到一起。当获悉上海等地的消息后,才悚然一惊。

“该不是这个吧?”

李谨言听着广播里的消息,越想越不对,再也坐不住了,叫来司机,立刻赶往乔乐山实验室。

西班牙大流感最初在美国发现,殃及十亿人,夺走近四千万人的生命。欧洲和美国都是重灾区,西班牙更是“重中之重”,连国王都被感染了。

若真是这个……李谨言的喉咙发干,心里开始打鼓。楼少帅和几万的华夏士兵,可都在欧洲!

乔乐山和丁肇也获悉了相关消息,对李谨言的到来并不感到奇怪。

“放心.。”乔乐山的华夏语已经说得很不错,就是语调听起来还有些奇怪,“会有解决办法,丁在这方面很擅长。”

丁肇放下手中的试管,朝李谨言笑笑,“美人,别担心。”

“……”他不担心才怪。

离开乔乐山实验室,李谨言没回大帅府,直接驱车去了关北子弟小学。他知道关心则乱,可还是要亲眼看到小豹子才能放心。

李谨言离开后,丁肇和乔乐山脸上的笑容消失了。

“丁,你有多少把握?”

“很难说,”丁肇拿起一旁的培养皿,“只能尽力。”

“真没办法?”

“办法总能想出来的。”丁肇看着培养皿,表情变得严肃,他不是医生,只懂得化学和药物,只有辨认出病株,才能找到最终的解决办法。

但是,这需要时间。

到了子弟小学,李谨言先去见了校长,将他的担心和盘托出。

“郑先生,或许是我杞人忧天,但总要防患于未然。若真有学生生病,事情就难办了。”

听完李谨言的话,郑校长的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

放学的钟声敲响,楼二少只在校门口看到了大帅府的车和司机,却没看到李谨言。

“王叔,言哥呢?”

“言少爷有事去见校长了。”司机得到李谨言的吩咐,一直在校门口等着楼二少,“二少先到车里等言少?”

“不了,我在这里等言哥。”

楼二少的小身板站得笔直,司机也没再劝,陪着楼二少一起在校门口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