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自有大人的安排,你我二人只需好好配合大人就行。”
考中童生的那十几个学生若是有不满,非得好好骂骂他们,训导都恨不得自己再年轻个三十岁,和那些学生换一换身份。
第783章 :送孩子给程卿养
程卿刚压下学生们的躁动,俞显就给她找事了。
俞显命人送来了两个孩子。
大的八岁,小的只有五岁。
这是一对亲兄妹,生父是兰州城的民勇,守城时死了,夫妻情深,妻子得知丈夫死讯也一病不起,很快撒手人寰。
战争死了很多人,兄妹俩没有了别的亲人,俞显要是不收养,两个孩子只有卖身给大户之家当下人。
和这对兄妹俩同命相怜的孤儿实在太多了,萧云庭已经在竭力安置,但并非人人都有俞显这样的善心,大多数人愿意接手孤儿,不是带回家当养子养女,而是做仆从预备役。
天灾人祸,穷人自顾不暇,富人也没实力接济所有孤寡。
究其根本还是社会福利不完善。
然而要把程卿所知道的现代社会的社会福利搬来大魏,也不现实,社会生产力就跟不上,国库里没钱,如何建立社会福利体系?
像俞显这样,力所能及收养了几十个孤儿,已是在做好事了。
俞显收养的孤儿里有男有女,甚至女孩子数量还要多一些。
俞显把自己收养的小男孩们留在身边,小女孩们都送到小磐的医馆里——小磐在程卿的支持下,将兰州城的医馆规模扩大,一边行医一边教学,有马老大夫坐镇,让小磐大胆的做老师,成年的学生小磐要收,主要教缝合术,幼年的学生小磐还是要收,却是从医学基础开始教起。
俞显给小磐缴纳了大笔学费,一下让小磐多了二十几个小弟子。
这对兄妹的情况要特殊些,五岁的小姑娘特别胆小,一刻都不愿意和哥哥分开,俞显就把兄妹俩送来了秦安县。
程卿有未婚妻,有母亲在秦安,照顾这对兄妹问题不大。
男孩子拜托程卿帮忙启蒙,女孩子则求了何婉和柳氏照应,俞显还特别郑重,以晚辈的身份给柳氏写了信,说给柳伯母添麻烦了。
柳氏没想到当初专找程卿麻烦的纨绔子弟,如今竟有这么大的改变,收养了几十个战争孤儿。
俞显把大部分孤儿都安顿好了,只请她照顾一对兄妹,柳氏的心肠本来就软,又怎会拒绝?
“他心倒是好,可见从前都是年轻不懂事。”
俞显收养战争孤儿的举动,一下改变了他在柳氏心中的印象。程卿是欲言又止,俞显哪里是请她帮忙照顾孩子,分明是知道她打定主要女扮男装不会恢复女子身份,自然不会和谁生下子嗣,这是要替她操心养老问题——
这份好意,让程卿如何拒绝?
上辈子程卿就没有结婚,这辈子她也没有视婚姻和孩子是生活必需品,等几年有精力了,从程氏族里过继个孩子也行,倒不是为了养老,只是为了让柳氏等人放心。
俞显送来的这对兄妹,打乱了程卿的计划。
要把这对兄妹送回兰州,程卿又有点不忍心。
柳氏陪她到秦安县居住,离开了程慧三姐妹,明明有了亲外孙和外孙女都见不到,有两个小孩子养在跟前,对柳氏来说是一种慰藉。
俞显就是笃定了她不会退货,才把孩子送来,程卿捏着鼻子认下:
“让他们暂时留下吧。”
柳氏十分高兴,把兄妹俩一手牵了一个,带他们去安置,问他们叫什么名字,喜欢吃什么。
小丫头比较含羞,小男孩儿大大方方回柳氏:
“义父让我们都听程叔叔的,名字只是一个人的称呼,程叔叔想怎么叫我们都行。”
义父就是俞显。
父母亡故,八岁的孩子要照顾妹妹,已经很懂事了,早在来秦安县之前,俞显就说过程卿可能要给他们兄妹取新的名字。
这很正常。
如果有亲戚愿意收养他们,他们自然无需改名。
没人收养,被大户之家买回去当下人,同样得改名字。
兄妹俩的姓氏并不是非常尊贵,改个名字能活下去,其父母在九泉之下都会感激零涕。
俞显给兄妹俩解释过利弊,说程卿愿意给他们改名字,就会一直留着他们。
五岁的妹妹没听懂,八岁的哥哥听懂了。
能跟在程卿身边长大,兄妹俩的未来再也不用犯愁。
俞显教八岁的哥哥,一定要听程卿的话,就算前面有肉眼可见的一个大坑,程卿要是喊他跳,他不要想为什么,只要听从吩咐就行!
程卿眉头突突跳。
何婉觉得不对劲,“俞千户是何意,我怎觉得他不是自己收养孤儿托付给你照顾,而是……”
而是要送给程卿养呢?
一个疑问梗在何婉心头:俞显为什么要这样干,正常人都不会如此干,在外人眼里,她是程卿的未婚妻,俩人虽然还未成亲,早晚会成亲生下自己的子嗣,哪有早早把一对无父无母的孤儿送给程卿养的道理?
俞显笃定了自己和程卿不会有子嗣?